当前,在东宝工业园区,科技创新的热潮推动着企业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各企业瞄准发展目标,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项目布局,成为行业里的领跑者,经济发展质量和韧劲不断增强。
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国产化替代
图为企业员工正在进行钛酸钡产品的二次研磨
走进湖北天瓷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的成果展厅,形似白色“食盐”粉状的高纯纳米二氧化钛、钛酸钡、碳酸锶等材料引人注目。这些看似普通的“粉末”,实为制造陶瓷电容、热敏电阻、微波器件、压电陶瓷器件等电子元器件的关键材料,曾长期被国外垄断。
“你看,这是电容,有拇指大的,有不到一颗绿豆粒大的,还有芝麻大小的,制作这些高科技电子元器件,就需要使用到我们生产的瓷粉材料。”公司总经理助理何雪锋介绍。自2013年入驻东宝工业园区以来,企业致力于高端电子陶瓷粉体材料的国产化研发,通过组建院士工作站,联合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对纳米粉体形貌控制等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历经数年的不懈努力,公司成功突破了30以上高比表面的纳米级关键生产技术,自主研发出高纯纳米电子级二氧化钛等关键材料,打破了国外技术的长期垄断。这些材料作为制备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的核心原材料,其性能直接决定了电子元器件的品质。公司也凭借着可靠的产品质量,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领先地位,还与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现有专业技术人才35人,研发人员占比高达36%。我们生产的高纯纳米二氧化钛连续五年在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居于前列。”天瓷电子总经理资美勇表示,2024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13亿元,同比增长28%。目前,随着电子元器件市场逐步回暖,公司拟投资10亿元在东宝化工循环产业园建设2万吨纳米高纯光电专用材料项目,进一步扩产提能。
智能制造加速发展抢占新兴市场
图为企业固晶车间员工正在进行芯片位置核对检验工作
在湖北协进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固晶、焊线、模压等工序全速运转,公司订单已排至今年7月份。
作为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该公司专注于发光二极管、光感元器件的研发与生产,通过引进全球领先的CHIP LED封装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从固晶到包装的全流程自动化。其生产的高效环保低能耗发光二极管和红外光感元器件,性能达国际领先水平,成功抢占柔性显示、智能家电、汽车工业等新兴市场,成为国内50余家汽车、电器企业的核心供应商。2024年公司产值突破3亿元。 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背后是更多科技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走向市场。该公司研发团队“李涛创新工作室”通过对主打产品CHIPLED 0603 进行升级及工艺改进,研发申报发明专利10项,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62项,为企业创效2.65亿元,不仅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东宝工业园区,企业创新成果的涌现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引导,通过政策激励、政企平台搭建、精准服务对接等举措,为企业提供了全链条的支持体系。此外,政府还积极推动企业与高校共建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为企业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截至目前,园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5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63家,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正快速推进,成为东宝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