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发展为要,推动经济扩量提质。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我们将持续强支撑、增后劲、激活力,坚定不移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
更大力度招商引资。实施项目“满园工程”,坚持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发挥商协会、招商大使等作用,拓展信息源和项目源,在招引头部企业和产业链重大项目上突破攻坚。优化招商引资考核体系,全面提高项目落地转化率。全年举办招商活动5场以上,力争招引30亿元以上项目3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1个。积极争取中省预算内投资、政策性贷款、地方债券等资金支持,竞争性资金增长7.5%以上。
更大力度建设项目。实施新一轮“项目建设年”行动,强化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善项目建设“红黄绿”监测预警和“周调度、月通报、双月过堂、季度拉练”机制,压实三级包联责任,推动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全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80个,新开工项目90个,竣工投产项目80个。加强项目入库动态管理,开展“一对一”跟踪指导,提高入库数量和质量。
更大力度培育企业。实施企业培大育强计划,瞄准龙头、骨干、高成长企业,开展全方位、差异化政策扶持,助力企业做强主业、做大规模,形成“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跟进”的梯次发展格局。持续推动升规入统、进限纳统,全年新增“四上”企业100家以上,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2家、限上商贸企业60家。强化企业上市服务,新增“新三板”企业1家,培育上市后备企业3家。加速发展总部经济,新增总部企业2家。扎实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更大力度推动创新。实施创新主体倍增行动,推动科技型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全年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60家。加强与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新增省级以上科创平台2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4%以上。支持宝源木业、永创鑫电子等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攻关,转化和引进科技成果30项以上,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
更大力度引育人才。迭代升级人才新政,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和大学生经营主体增量提质计划,新建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2个,引回大学生6000人,引进产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10个以上、硕博及副高级职称高层次人才50人以上,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依托荆楚理工学院等院校开设“订单班”,新增实用人才1000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