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不容缓!东宝:我们一起守好这条保丰收的渠

发布日期:2022-08-20 11:22信息来源:荆门日报 东宝区石桥驿镇

阅读提示:查险除险……为了保证下游5000亩田的丰收,渠道管护员、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全力合作守好东宝区石桥驿镇赵闸渠。

“扑通”跃入水中,向对面坍塌处缓慢地走去,扯过一根露出水面的树枝,带出一大片树枝和藤蔓,再用镰刀砍断藤蔓,然后把清理出来的杂物递给岸上的人,之后再次走向坍塌处……

8月16日下午4点,太阳的热度穿过树叶间隙,炙烤着东宝区石桥驿镇赵闸渠里的水。

“我今天早上巡渠的时候发现对面山上垮了大约6—7米宽的一块下来,把渠道堵住了。”赵闸渠管护员万俊峰说,赵闸渠是一条老渠,主要负责余坪、向桥等村5000多亩农田的灌溉。

走近渠道,会发现赵闸渠位于半山腰,渠道一侧是山壁,山上不仅有大小的灌木,还有一些农田;另一侧有约2米宽的渠堤,堤上生长着灌木,再远处就是陡坡了。渠道约1.5—2米宽,深度在1.5—1.8米之间,现在源源不断的水正顺着渠道流向下游。

“因为渠道使用时间太长,容易出现垮坡、崩岸等情况,所以从用水开始,我就每天巡渠。”万俊峰说,正在清理的坍塌是早上巡渠时发现的,之后他就联系余坪村党支部书记袁潇,组织村里人来清理渠道里淤堵的杂物。

在坍塌处,记者看到,渠道左边上方就是一处农田。万俊峰判断,应该是农田长久干旱,灌水后导致土质松软,才塌了下来。

“我们接到通知后,就赶紧组织4名村民来清理渠道。”袁潇说,这一段渠道在余坪村辖域,每次需要修缮都是余坪村组织人员实施。

从中午12时到下午4时,渠道里淤堵的杂物基本清理出来了,水流能正常通过。“明天上午再清半天就能把靠山一边的杂物都清理干净。”作为清理渠道的老手,余坪村4组村民余勇很有经验。

跟着万俊峰继续向上游走,记者看到一处渠堤上铺着油布。“这是5月份巡渠的时候发现的,当时这部分渠堤都冲垮了。”万俊峰说,“村里花了几天才把渠堤夯实,毕竟是土堤,所以我们铺了油布,防止再次垮塌。”

再向前不到200米的地方是一处新修的水泥渠堤,万俊峰说这是3月份垮塌的,由于当时不是用水高峰期,就采用了水泥修缮。

垮塌、散浸等问题都是万俊峰在巡渠时发现的,他每天沿着渠道巡3遍,10公里的渠道有4公里由他负责,而其中的2.8公里渠堤上灌木丛生,只能步行,巡一遍下来接近2小时。

正说着,清理完杂物的余勇,从下游游了上来,然后沿着渠道开始一点一点地摸渠堤。“这条渠要经常请人来摸,主要是看有没有洞。”袁潇说,村里每年请人维护渠道要花10万元,这些年村里压力也不小。

采访中,记者发现,袁潇边走边折了不少树枝拿在手上。

很快,余勇就发现了一个洞,他喊了一声。大家迅速向他所在的位置靠拢。万俊峰向渠堤另一面看去:“好像是有水。”袁潇把手中的树枝一把插在地上做记号。余勇则潜入水中察看洞的大小……几个人配合默契,并很快商量出了解决方案:第二天由余勇带材料来填补。

2.8公里的渠堤,记者跟着他们走了1个多小时,尽管他们都在介绍情况,可手、眼一刻也没有停歇。

“习惯了,守好这条渠,就守住了5000亩田的丰收。”万俊峰笑着搓了搓手。

离开渠道顺着山路而下,一路所见,翠绿中夹杂着些许耀眼的黄,稻子要熟了!(记者 彭文洁 通讯员 彭金海)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