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观音寺
全国九大水库之一的漳河水库,有一个主坝,就是观音寺大坝。观音寺大坝所在地原有观音寺。说起观音寺,还有一些美好的传说
。
很久以前,这里有个财佬名叫傅天龙,娶了六房妻子,却一个孩子也没生,成天十分纳闷。忽一日,他受从四川下来的一个乞丐的
指点,派人启开母墓,搬起棺木往下挖掘,直至发现一块石头,并将石头钻破,此时乞丐则拂袖而去。由于破了这颗“杏子籽”后,
他的第六个妻室连生三子,取名云乔、海乔、兰乔。后来,傅天龙才得知这是观音娘娘送子,于是筹钱建庙,取名“观音寺”,大兴
香火,铁铸大钟悬挂在西槐树上,一撞十里八里听得一清二楚。一个偏僻的山岗,突然斗转星移,一些人都认为观音寺地方好,所以
发展快,青砖瓦房,石板街道,热闹非凡;后来又修了“城隍庙”,人称“小重庆”。这里盛产木炭、兽皮、 蚕丝、木油、煤炭、
药材、木材等,山货土产从观音寺通过水路经育溪运往沙市,又从沙市买回布匹、糖、盐、香烟,生意非常红火。有个船老板叫徐善
卿,要用缗钱(眼眼钱,中间有眼的铜币)去沙市打货,因为钱多,要用木箱装,每箱100串(1000个为一串),一箱挨一箱,从家中摆
到河边上船。有一年农历三月初九,城隍庙赶庙会,一些生意人为炫耀自己有钱,用彩色绸子搭棚出摊子,成了一条五彩缤纷的花街
,非常吸引人。有个富户的龙灯,龙的鳞片是针线工花半年时间用花线绣成的,人们见了,齐声喝彩。1927年大革命时期,红军在这
里建立过革命根据地。解放后,还发展了榨油坊、槽坊、铁木竹器等行业。1958年修漳河水库,观音寺淹入库底,成为“龙宫”。
(二)陡石崖
陡石崖,位于观音寺大坝西2公里处,高150米,神刀砍,奇斧劈,从云殿直插水宫。天设地造,气魄雄伟。传说,很早以前这里是
一堵高岗岩岭,并无半点水隙。有一年,恰遇百年大旱,禾苗干枯,哭号遍野,黎民百姓,结队岩下,焚香跪拜,对天祈祷。祈求天
河落人间,以解人间干涸。观音大士见此情景,挥舞天斧,左右两砍,将高岩劈成两半。霎时间,云翻雾滚,电闪雷鸣,大雨倾盆
,聚流成河。一会儿,云开雾散,七色彩虹映日,一条大河如彩带从断岩中涌出,飘逸而去,美丽极了,取名“漳河”。“章”者,
文彩华丽,加三点水,意即美丽的河、神奇的河!
其实,漳河源于南漳县三景庄,经临漳(远安县)而来。
这则神话传说,寄托了古代劳动人民神奇的幻想。他们希望四海通渠,五谷丰登。
(三)伍峰寨
穿过陡石岩,船至小漳河和漳河交汇处,前面高山就是伍峰寨。
寨高240多米,有东西南北四门。西门曰:“天保门”,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建,上刻“伍峰寨天保门”。其他三门均为无字门
。寨墙周长约三华里,全为夹墙,里外均由方条石块砌成。外墙高一丈五尺,有石垛,可供瞭望、射击、镇守。内墙略低,中间填
土,其上可行战车。每隔数丈,有石梯登寨墙、寨门。整个建筑,坚如磐石。
修建漳河水库,急需大量石料加固大坝 ,有人建议动用寨墙石方。张体学省长亲临伍峰寨视察,看到这座宏伟、雄奇的石城建筑
,心情十分激动,当机立断:“这不能拆啊!这是先人为我们留下的文物古迹。”
(四)蛤蟆石、青蛇岭、蜈蚣山
漳河故道在余家州向左拐九十度大弯,故道北岩有一巨石,房间那么大,形似蛤蟆,张着撮箕大口,背上还背了个小蛤蟆,两眼圆
睁,警惕地防范着什么,似攻似守,呈欲跃之势。名曰:蛤蟆石。其后,仅隔一条溪沟,有一条长岭,活象一条爬行的大青蛇,向
蛤蟆追捕而来,人称青蛇岭。故道南岸,又有一条活象蜈蚣的蜈蚣山,欲飞身过江向青蛇扑来。蛤蟆石、青蛇岭、蜈蚣山呈三角
鼎立之势。这里流传着一个“三怕”的故事,即蛤蟆怕蛇、蛇怕蜈蚣、蜈蚣怕蛤蟆的“物降物”的故事。
(五)杜甫沟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引杜甫《客至》诗句)。
这里不见群鸥,但见群鹰搏击长空,扶摇上下。原来,峡出高岭,前面就是鹰子沟。
沿鹰子沟上行三四里,便到了杜甫沟。最先迎客的是一棵形态古朴的千年松,人尊“杜甫松”。这里(今当阳市育溪镇同明五组)早先住着杜甫的胞弟杜观。杜观是因逃避战乱而从陕西蓝田南迁当阳的。唐大历二年(公元767年),杜甫56岁,住在夔州。春天,胞弟杜观曾到夔州省亲,看望其兄杜甫。不久,回到陕西蓝田娶了妻子,返还江陵,寓居当阳(属漳河库区)。
杜甫于唐大历三年(公元768年)夏,来此探望胞弟杜观,故名“杜甫沟”。
《当阳县志》载:“杜观,甫在蜀,有续得观书迎就当阳居之作。”杜甫五言诗《续得观书迎就当阳居止正月中旬定出三峡》,均可作证。诗曰:
自汝到荆府,书来数唤吾,
颂椒添讽泳,禁火卜欢娱。
舟楫因人动,形骸用杖扶,
天旋夔子国,春近岳阳湖。
发日排南喜,伤神散北吁,
飞鸣还接翅,行序密衔芦。
俗薄江山好,时危草木苏,
冯唐虽晚达,终觊在皇都。
据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一书中载:“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57岁,正月初旬仍在夔州,中旬出峡,将滚西果园四十亩赠吴南卿。三月抵江陵。”在此逗留数日,“秋移居公安,暮冬离公安,舟近岳阳已迫岁暮。”
郭沫若的这段记述,把杜甫是年行踪表述得十分清楚。可以推测,杜甫是从江陵乘舟溯漳河而上,来到杜观居地的。沿杜甫沟寻觅,见一墓碑上记载:“命系嘉庆年间,生于南漳周家畈,亡于当阳漳河杜甫沟”。可见“杜甫沟”这个以诗圣命名的地名早已被历史承认。杜甫沟山腰上有一奇石,曰“杜甫石”,其上有双脚印。传说,杜甫曾在此立石观书、吟诗,专注久时,留下深深的足印。杜甫沟有名之始,迄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了。历史悠久,风景如画,峰峦叠翠,鱼米丰腴,令历朝墨客骚人凭吊古迹,留连忘返。现录诗一首:
沟因杜甫传古名,水缘诗圣涌思情;
且看深山藏文明,碑碣一尊作史证。
(六)龙口湾
龙口湾,位于当阳市育溪镇同明村。相传龙口终年滴水不涸,下有三个直径70公分大小的圆臼,晶莹闪亮,酷似三颗宝珠。久而久之,龙口下积水成潭,三颗宝珠在碧潭中日夜放光。三颗宝石已被漳河水库水淹没了。传说,从前这里岗上有一个舂米的碓臼。这个碓是一个神碓。每天晚上只要从龙口湾里取一碗米放到碓臼里,第二天清晨就是满满的一碓窝米,供湾里所人有的人吃一天。一天,一个贪心的财主,霸占碓臼为己有,并强迫一个石匠把碓臼的窝窝钻大,让它多装些白米。结果呢,第二天这个财主挑着箩筐去取米,一粒米也没有了。
(七)乐天处
“身外都非乐,洞中别有天。”来漳河故道旅游,可以得到其它地方得不到的乐趣。从龙口湾约行二十分钟,经过一段龙脊高岭,进入当(阳)远(安)交界之处,又一奇观跳进游人的眼帘。 一悬壁岩楼营造在陡峭石壁之腰。楼有三层,高二丈四尺有余。一面临壁,三面开窗,楼门楣石刻有三字:“乐天处”。两边镌刻着一副对联:“身外都非乐,洞中别有天”。其联额遒劲有力,为清朝下元甲寅年简易题并撰。 楼顶有八卦图,中有横梁,供搁楼板。下有栈道通河谷,上有栈道通山巅。地势险要,工程坚固。又名藏军洞,攻守两便。抗日战争时,王全国同志曾率军在此掩藏过。如今,库水涨潮时,船临彼岸,只八、十步即可登临悬楼,置身于乐天处,可观大河上下之浪涛,赏远山近水之风光,留英俊潇洒之倩影,写千古流芳之文章。奇在乐天处,险在乐天处,妙在乐天处,趣在乐天处。
(八)祭公剑
漳河水库有四座大坝,数拦截育溪河的鸡公尖大坝最长,1950米长的巍巍大坝,似水上长城。鸡公尖又称祭公剑。何因?这得从“观天早”说起。传说,三国时,镇守荆州的蜀将关羽率兵攻打襄樊,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东吴都督吕蒙乘机偷袭了荆州。廖化报告关公:“多人言,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