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家大院

发布日期:2021-07-12 17:44信息来源:东宝区政府

这是荆门无法被替代的一部分。

这些经历过风雨洗礼、战火摧残,如今仍存在的古建筑,因为其积淀的历史、厚重的沧桑,是荆门历史文化最珍贵的“见证者”。然而同时,这些保留了数百年的古建筑正在加速消失。

 

大院传奇

从荆门城区出发,车经石桥驿镇,再行20多分钟,就来到仙居乡境内的小集镇许集。钟家大院在离许集很近的双泉村,没走几步路,就看到村口公路边竖立的一块大宣传牌。牌子上面,“钟家大院”四个大字格外醒目。下面,是有关大院历史的文字简介,因为有些年头,牌子上的一些字迹已经剥落。

从村口向村内望去,农舍一字排开,田间地头开满了茂盛的油菜花。钟家大院掩映在这排农舍中,既显眼,又孤寂。

来到大院前,一排排堆砌好的青砖摆放在门口。院落古朴典雅,虽然饱经风霜,却依稀可以看出当年大宅的风范。院门是半掩着的,门口还摆放着一对残缺的大石鼓,一条大黑狗趴在石鼓旁,见到有生人来,急急地吠了几声。听见声音,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婆婆前来开门,她叫张桂芝,是房子的女主人。

“孩子们出去打工了,老伴钟守龙在村口守榨房,留下我看院子。”在张桂芝的引领下,我们踏过石条做成的门槛,进入到前厅。庭院深深,果然别有洞天。在前厅的左右两边,分别有一个小花园,两面石墙将花园与走道隔开。石墙上是用土砖烧制、对称的花纹,可惜一面已经被完全毁坏。

顺着前厅向前走,两边都是客房,有近十间,一律是木制的梁、土烧的砖,屋檐上还有许多残存的木质雕画,栩栩如生的狮子、活灵活现的麒麟。房间里顶部还开有透光的亮窗。继续向前走数十步,可以看到一个小天井,只是水池里已没有了往日的碧波。再走上两级石阶,迈过一个门槛,推开木门,就进入到院子的第二个厅,这里也有几间房屋。房屋中间的一小块空地上,还静静地放着一个石墩。

见到记者饶有兴趣,张桂芝就着这个石墩,讲述着这座大院的传奇:相传,钟家大院是钟家第22代子孙钟光廉为官后,于1798年在祖传宅基地上,建起了部分宅院。过了几年,钟光廉之子钟虎成继承祖业,经多方筹资进行续建。整个建筑面积达760平方米,房屋100余间,除倒楼厅未建成外,又重新翻修了两个朝门和倒楼厅外围的其他配套建筑。

那个石墩就是当年钟虎成练武时留下来的。钟虎成武艺高强,准备进京赶考武状元。为了增强臂力,他还特地要当地的石匠打造了两个石墩,一个重320斤、一个重280斤,供他每天练习。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石墩也一直被放置在院落里。

在以后的岁月里,钟家大院一直人丁兴旺。钟虎成之子钟映寿以及钟映寿之子钟祖厚、钟祖望、钟祖登相继居住在这里。钟祖登之女钟秀兰,是张桂芝的婆婆,老人于去年去世,享年88岁。

 

古屋之伤

在荆门,像钟家大院这样既具有历史文化内涵,又具有高超建筑艺术的老屋屈指可数。

而如今参观钟家大院,给人最强烈的感触却是衰败与破落。为了进一步弄清楚大院的历史,我们专门找到了钟家大院的男主人——64岁的钟守龙。

从钟守龙记事起,就一直生活在大院里。很小的时候,他就听长辈讲过大院的繁华景象。

当年祖辈钟虎成修钟家大院,可谓是轰动一方,光是修建时间就用了三年零八个月,修建所用的砖瓦都是自己请人在屋边修窑烧制。而用作门槛的条石,还专门请人远赴沙洋马良一带运送过来。整个大院的楼廊画栋用工、用料都是精心挑选。像厅堂上竖立的宝壁,就是请年老的花石匠精心雕琢了好几个月。百余间房屋,大大小小的花园,这么精细的做工,过去只有大户人家才有钱建造。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钟家的繁荣和兴旺。

还有这样一个小故事:生性豪爽的钟虎成在当地颇具威望,在他晚年时,集镇上抓了3个青年被当做奸细要砍头,是钟虎成急忙赶去,担保下来才救了3人性命。后来,三个年轻人在外发达,专门抬着镀金的匾牌、搬着金银珠宝前来感谢。而钟虎成分文不取,只是将匾牌留在家中,悬挂在客房内。

“如果不是因为战火和人为地破坏,钟家大院的现在将是多么美好。”钟守龙介绍说,大院的破损大致经历了三次严重的打击。第一次是日本人,当年日军打到这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院子里的多间屋子都被日本兵烧过,至今大院的屋梁上还有多处被烧过的痕迹。第二次也是在战争年代,大批难民从城里逃难过来躲在钟家大院内,拆掉了许多木质的材料,用来生火做饭。

“而最严重,也最具有毁灭性的一次,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这是一段令钟守龙至今难以忘怀的回忆。当时,许多珍贵的东西都被当做封建社会的余毒进行了毁坏。门前的石鼓,有人要拿去敲碎了,是钟守龙的父亲连夜求情,后来又说动村里的石匠,主动抹除了石鼓上的花纹才得以幸免。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为了尽量保护好钟家大院的一草一木,钟守龙和父亲想尽了办法,在雕花的石刻上抹上厚厚的泥巴,将木质的雕花藏到屋顶上保留起来。

可这些努力都是杯水车薪。房子被拆除了,大部分装饰品被砸了、毁了。那块悬挂在客房的匾牌,很长一段时间被人拿去当做了黑板,损坏殆尽。

 

保护之惑

这些年来,钟家为了守护这座祖屋可谓费尽心血。上世纪八十年代,钟守龙的父亲专门选定了良辰吉日,对钟家大院进行修复。当时,钟家一共喂了两头年猪,因为没有足够的钱请人帮忙,只好提前杀了一头年猪作为工匠们的酬劳。

上世纪九十年代至2008年间,钟守龙多次筹资,对钟家大院进行修补。一些破坏严重的地方得到了改善,可更多的地方却因为财力有限而不得不放弃。近几年,随着仙居乡文化旅游的大力发展,钟家大院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钟家大院被列入东宝区新的文物保护单位。尽管这样,古建筑也未能得到很完善的保护,因为缺乏资金,维修跟不上,一些房屋的状况并不好。

成为热门旅游去处的钟家大院,在人们来来往往的步伐中,依旧是那个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古院落,在喧闹声中后又重归于平静。

“山西的皇城相府、乔家大院,都能成有名的旅游景点,保护与开发并举,钟家大院为啥就不能?”这是钟守龙的困惑。

也有一些热心人士,就如何保护和开发钟家大院为钟守龙出谋划策,还有人想和钟守龙合股经营。可说到最关键的还是需要财力的支持。真正落到实处,钟守龙面对的是一次次失望。

如今的钟家大院,孤零零地住着钟守龙和他老伴,许多地方破坏严重,濒临倒塌。2010年母亲的去世,加上子女们各自成家,在村口盖起了漂亮的新房,也让钟守龙的思想有了些微的变化。今年年初,钟守龙和老伴商议,准备拆掉前面一部分破损严重的房屋,然后对院子的后一部分进行翻修,可事到临头,钟守龙又有些不舍。“毕竟是自己守候了一辈子的老屋啊!拆掉了就什么也没了!”

保护钟家大院已经到了关键阶段。面对困惑,钟守龙希望有一种力量,能够让保护迅速行动起来。(刘伟峙)

责任编辑:东宝区政府办公室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