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宝山南面2里的一个山岗的西坡有个山洞,洞壁用雕有双佛的灰色砖块砌筑,其佛像的数量之多,不下千百,所以称为千佛洞。千佛洞所在的山岗也因此而叫做千佛山。千佛洞券顶式洞门,洞内下方顶弧,面积十余平方米。洞前有千佛寺,呈四合院式的廊坊建筑。古寺建在山坡,寺后筑洞,洞寺相连,建筑格局上极富民族宗教特色。在洞的北邻,有口清泉。涓涓细流,终年不涸,泉水甘凉,别有风味,文人雅士,黎民百姓,均可到此品尝,故名品泉。相传清朝中期,荆门有一位州官,品尝了这里的泉水后,大加赞扬,便想据为己用。因此,下令不准其它人再饮用品泉之水。于是,州衙请了一位挑夫,每天从品泉挑回十六担水,专供知州大人饮用。尔后,这位知州离任,州府解除禁令,人们又可品尝流泉之水了。数百年来,方圆百里的黎民百姓以及来自四方的文人雅士,都以亲口尝到品泉之水为一大快事。
千佛洞周围松树及栎树掩蚋,这里禽鸟歌鸣,泉水叮咚,四季如春,空气清新,环境幽静,是一处理想的游览之地。(原载《荆门历史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