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政办发〔2018〕30号
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东宝区创建全省质量强区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东宝工业园管委会,区政府相关部门:
《东宝区创建全省质量强区工作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东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7月25日
东宝区创建全省质量强区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发〔2017〕24号)和《国家质检总局关于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活动的指导意见》(国质检质〔2017〕179号)精神,扎实推进我区质量强区工作,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科学发展新跨越,根据《荆门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方案》要求,结合东宝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以实施《荆门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方案》为主线,以建立质量强区为导向,以提高供给质量为目标,以推进质量强区服务体系为重点,以提升全区竞争力为核心,强力推进质量强区工作,全面提升我区质量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推动东宝经济社会迈向质量时代,为加快建设全省县域经济强区,加快建成湖北区域增长点提供坚强有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
到2020年,质量发展推进机制更加健全,质量基础工作明显加强,质量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质量意识持续增强,产业发展质量稳步提高,区域质量水平整体跃升。具体目标如下:
(一)产品质量目标。产品质量安全指标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农产品、食品等重点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农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达40%以上,主要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获证食品企业实物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98%以上;全区重要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98%以上; 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监督合格率达94%以上;纳入生产许可和3C 认证产品取证率达100%。
(二)工程质量目标。新开工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达100%,城市新开工保障房受监工程覆盖率(施工许可、报监等开工前手续办理齐全率)达100%,城市保障房工程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大中型工程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100%,其他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98%以上。
(三)服务质量目标。积极开展省级综合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建设,骨干企业和重点行业的服务质量达到全省领先、国内先进水平。生产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达80分以上,生活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达76分以上。
(四)生态环境质量目标。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并得到改善,以汇入江湖为主的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水生态系统健康水平明显提升。中心城区PM10、PM2.5年均浓度分别控制在79、53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达78%以上,森林覆盖率达33%以上。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以上,再生水回用率达10%。环境卫生水平不断提升,市容市貌不断改善。全区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7%以上。
(五)政务和社会质量目标。教育事业优先发展,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体系、社会救助制度更加优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政务服务。全面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脱贫质量和贫困户满意度明显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灾害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政务服务满意率达95%以上,市民质量满意度保持86分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质量发展制度。制定东宝区质量强区战略发展规划,深入开展质量强区、质量强企建设和示范活动。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完善质量发展经费多元筹措和保障机制。健全质量激励制度,鼓励和引导更多资金投向质量攻关、质量创新、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完善质量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
(二)加强质量基础建设。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开展对标达标活动,鼓励、引领企业主动制定和实施先进标准。加快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产业计量测试等新质量服务业态,提升公共技术服务能力。开展管理体系、社会责任等认证认可工作,提升检测认证支撑能力。
(三)加强宏观质量管理。严格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推广企业现代管理制度,推动实施卓越绩效、精益生产、标杆管理等国内外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促进企业提质降本增效。建立健全品牌建设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立足我区重点产业和产品,扶持一批质量好、效益佳、市场占有率高、核心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加强全面质量监管,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好新形势下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推进质量共治。
(四)显著提升产品质量。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增加优质农产品、食品药品供给。推动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促进提质升级。加快电子信息、绿色建材和装备式建筑产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提高区域质量竞争力。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绿色发展、绿色制造。建立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及综合协调机制,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和大气污染防控各项指标。
(五)大幅提高工程质量。全面落实工程参建各方质量主体责任,健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强化工程建设全过程质量监管。推进工业化建造,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不断提高建筑工程节能效率和工业化建造比重、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重,努力建成全省装配式建筑示范区。
(六)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培育养老服务、家政服务品牌,着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支持开展省级综合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建设。推进骨干服务企业和重点行业服务质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服务业品牌价值和效益大幅提升。
(七)大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落实河湖长制,加强水生态治理。推动绿色低碳循环,促进节能减排,实施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建立全区土壤污染数据库,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损坏赔偿机制。完善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八)着力推进政务和社会质量提升。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完善行政审批、项目服务运行机制。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稳步推进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的就业。提升社会保障工作质量。鼓励创造优秀文化服务产品,推动文化服务产品数字化、网络化。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创新人民群众满意的服务供给。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九)精心培育质量特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农产品、食品质量提升工程,促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秉承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上下游产业紧密结合的特色产业集群。坚持“雅、朴、净、畅、宁”的导向,推动城市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建设现代化精致城市。在政务服务、社会管理、商贸和公共服务领域,广泛开展服务质量品牌创建和窗口示范活动,打造一批特色服务品牌,增强人民群众的质量获得感。
(十)实现质量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建立服务网络,畅通质量投诉渠道。建立质量监督员制度,有效调节和处理质量纠纷。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则、有利于消费者维权的产品质量安全多元救济机制。
四、阶段安排
(一)创建规划阶段(2018年7月底前)。研究制定创建工作方案,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完善工作机制和制度;召开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创建工作,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8年8月—2019年6月)。
各乡镇、街道和区政府相关部门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按照任务分工制定相应工作方案,全面开展创建工作,并逐项抓好落实。
(三)夯实提升阶段(2019年7月—2019年12月)。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特点,提炼产品、工程、服务、生态环境、政务和社会质量方面的亮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四)申报验收阶段(2020年1月—2020年10月)。对标验收细则,组织开展自我评价,突出问题导向,做好创建迎检材料和示范点准备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创建全省质量强区示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创建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监督检查等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创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各地、各有关部门每年年初要向区创建办书面报告年度质量工作和创建工作情况。
(二)明确责任分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抓发展必须抓质量、管行业必须管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明确目标,细化分工,强化责任,确保各项创建目标如期完成。各成员单位要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着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
(三)加强宣传引导。将质量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定期开展质量文化活动;实施企业质量素质提升工程,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一线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水平;将质量教育纳入各级领导干部培训内容。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倡导“质量第一”的价值导向,全力讲好质量故事、推介质量品牌、塑造质量形象,形成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
(四)强化督办考核。完善质量工作综合评价和考核指标体系,将质量工作纳入各地、各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考评和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工作清单,年底严格考核结账。区创建办公室、区政府督查室要根据创建工作安排,定期对工作任务进展情况进行督办检查,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附件:东宝区创建全省质量强区示范城市工作任务分解表
附件
东宝区创建全省质量强区示范城市工作任务分解表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工作内容 | 牵头单位 | 责任单位 | 完成时间 | |
一、城市质量发展战略规划明确清 晰 | 1.制定并出台质量发展 规划。 | 制定并出台质量发展规划及具体工作措施,质量在经济发展中的定位清晰明确。 | 区创建办 | 区发改局、区经信局、 区住建局、区农业局、 区商务局、区环保局、 区行政审批局 | 2018.8 | |
2.为实施质量发展规划提供组织保障。 | 建立质量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政府领导亲自部署、参与质量强区创建工作。 | 区创建办 | 所有成员单位 | 长期 | ||
3.为实施质量发展规划、创建质量强区提供 经费保障。 | 对贯彻落实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质量发展规划和创建质量强区工作提供专项经费,保障质量强区工作需要。 | 区财政局 | 区创建办 | 创建期间 | ||
二、城市质量文化特色 鲜明 | 4.以多种形式宣传城市 质量精神。 | 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宣传质量强区创建工作。 | 区委宣传部 | 区创建办、区文体新广局、 区城管局、东宝工商分局 | 创建期间 | |
5.推动广大企业普遍开展质量攻关、质量改进、质量分析等活动。 | 对企业开展的质量攻关和改进活动进行指导,组织经验交流,对效果显著的企业进行表彰;开展企业负责人质量培训每年不少于20家,推动企业采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传播先进质量管理理念;推动各行业全面开展质量管理小组等群众性质量活动。 |
区经信局 | 区住建局、区农业局、 区交通运输局、区商务局、 区卫计局、区食药监局 |
创建期间 | ||
6.建立起完善的质量诚信体系,质量诚信体系普遍增强。 | 出台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建立部门间信用信息的共享机制;建立质量失信惩戒制度,将严重违法违规企业纳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建立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建档率大于80%,并按要求及时录入全国企业质量信用档案数据库;建立农产品、预包装产品质量追溯机制,产品质量信息全程可追溯、可查询;对生产企业实施质量信用分级分类管理;组织企业定期发布质量信用报告。 | 区发改局 | 区经信局、区住建局、 东宝公安分局、区财政局、 区农业局、区商务局、 区安监局、区行政审批局、 东宝工商分局 | 长期 | ||
7.开展公益性质量文化活动,提高全民质量意识。 | 每年定期开展质量论坛、质量知识竞赛、质量志愿者等公益性质量文化活动,并在主流媒体上宣传推广,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 | 区创建办 | 区委宣传部、区人社局、 区文体新广局 | 长期 | ||
8.深入开展质量月活动,重视质量舆论宣传。 | 组织推动开展全国质量月主题宣传活动,活动有声势、效果好。 | 区经信局 | 所有成员单位 | 每年9月 | ||
三、城市质 量基础保障有力 | 9.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完善标准化管理体制机制。 | 农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达到40%以上;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落实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大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分级分类管理、政府服务规范标准化工作与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 | 区创建办 | 区发改局、区住建局、 区农业局、 区商务局、 区环保局、区行政审批局 | 长期 | |
四、质量工作组织坚强有力 |
10.成立专门的质量强市工作领导机构。 |
建立创建质量强区领导小组,书记任第一组长、区长任组长,定期召集和出席会议。 |
区创建办 |
所有成员单位 |
长期 | |
四、质量工作组织坚强 有力 | 11.组织召开创建全区质量工作动员大会。 | 以区委、区政府名义召开高规格的动员大会,制定并下发创建工作方案。 | 区创建办 | 所有成员单位 | 2018.7 | |
12.质量工作纳入领导干部绩效考核。 | 完善质量工作综合评价和考核指标体系,将质量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和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考评及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工作清单。 | 区考评办 | 所有成员单位 | 长期 | ||
13.依法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建立起执法联动机制。 | 建立打击质量违法行为长效协作机制和质量安全风险排查长效机制,并出台落实措施;每年定期开展针对重点产品、重点工程、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和重点市场的专项执法整治;建立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执法重大信息报告制度与质量安全违法的执法联动机制。 | 区商务局 | 区经信局、区住建局、 东宝公安分局、区财政局、 区农业局、区食药监局、 区安监局、东宝工商分局、 区政府法制办 | 长期 | ||
14.建立健全质量责任 首负承诺制度。 | 在大型商场中建立质量责任首负承诺制度。 | 区商务局 | 区农业局、区住建局、 区经信局、东宝工商分局、 区供销社 | 2019.6 | ||
15.定期分析质量状况,为决策提供依据。 | 定期分析全区质量发展状况与发展前景,编制分析报告,向社会发布质量发展有关测评指标,并适时开展比对。 | 区创建办 | 区经信局、区住建局、 区农业局、区商务局、 区环保局、区行政审批局 | 长期 | ||
16.创建一批群众喜爱、市场认可、价值不断提升的知名品牌。 | 制定并出台品牌培育、品牌激励和品牌发展等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参加全国品牌价值评价,近三年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全区企业总体品牌价值占GDP比例居全省同类前列;主导产业品牌的国内外市场份额近三年连续增长;每亿元GDP拥有中国驰名商标数量居全省同类前列;每亿元农业增加值拥有地理标志产品数量居全省同类前列。 | 东宝工商 分局 | 区经信局、区商务局、 区农业局 | 长期 | ||
五、质量宏 观管理成效明显 | 17.培育一批质量好、效益佳、市场占有率高、核心竞争力强的优势企 业。 | 积极组织企业申报中国质量奖和省、市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数量居全省同 类前列。 | 区创建办 |
区经信局、 区商务局 | 长期 | |
18.形成一批服务平台完备、质量水平一流的 现代产业。 | 引导、支持申报全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 区创建办 | 区经信局、 区人社局、 区商务局、区住建局、 区农业局、区旅游局 | 长期 | ||
19.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一线质量工作者 的质量素质与质量技能。 | 出台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一线质量工作者质量素质、质量技能的相关政 策措施,在职称、待遇方面对一线质量工作者给予支持鼓励。 | 区人社局 | 区经信局 | 长期 | ||
六、产品质量显著提升 | 20.农产品、食品等重点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 保障。 | 地产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重点食品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5% 以上;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健全日常防控、舆情监测、隐患排查、紧急处置、事故调查、信息发布等制度;严厉惩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分子;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 行为。 | 区农业局、区食药监局 | 区经信局、 东宝工商分局 | 长期 | |
21.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加强建筑安全监管,发展新型建造方式。 | 不断强化对工程监理的监管;建立健全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等五方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工程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机制;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不断提 高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 | 区住建局 | 区交通运输局、区水务局、 区安监局 | 长期 | ||
22.建筑工程节能效率和工业化建造比重不断 提高。 | 节能建筑的比重和工业化建造比重连续3年不断提高,工程项目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范要求,严格执行节能标准规定,全区城镇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达到100%。 | 区住建局 | 区交通运输局、区水务局 | 长期 | ||
七、工程质 量大幅提高 | 23.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重不断提高。 | 城市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重近三年不断提高。 | 区住建局 | 区交通运输局、区水务局、 区环保局、东宝规划分局 | 创建期间 | |
24.有效保证保障房工 程建设质量水平。 | 新开工保障房受监工程覆盖率(施工许可、报监等开工前手续办理齐全率) 达到100%,城市保障房工程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 | 区住建局 | 东宝规划分局、 区行政审批局 | 创建期间 | ||
25.引入重大设备监理机制,有效保证设备工 程质量和安全。 | 在大型工程、重点工程建设中,有效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针对保障设备安装、 运行引入重大设备监理机制。 | 区住建局 | 区交通运输局、区水务局 | 创建期间 | ||
26.提升房屋住宅居住性能,满足人民群众需 求。 | 推进采纳国家标准《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在相关文件中体现提升住宅 居住性能要求。 | 区住建局 | 区环保局 | 创建期间 | ||
27.定期开展服务业顾 客满意度测评。 | 定期开展服务业顾客满意度测评,向社会发布测评结果。 | 区创建办 | 区商务局、区卫计局、 区行政审批局 | 每年10月 | ||
八、服务质量满意度不 断提高 | 28.生产性服务业培育一批影响力大、质量竞 争力强的大型企业。 | 针对生产性服务业出台专项资金奖励政策或扶持政策,开展生产性服务示范区或开展生产服务功能企业认定等工作。 | 区发改局 | 区财政局、区交通运输局、 区商务局、区政府金融办 | 长期 | |
29.生活性服务业培育一批凝聚民族文化特色 的品牌和项目。 | 获得中华老字号和达标百货店称号在3个以上;服务业企业中获得服务业名牌或省以上政府质量奖3个以上。 | 区商务局 | 区经信局、区旅游局、 东宝工商分局 | 长期 | ||
九、质量发 展成果全民 共享 | 30.建立社会质量监督员制度,有效调解和处 理质量纠纷。 | 建立完善的社会质量监督员制度和消费维权渠道,质量监督员职责明确, 对质量纠纷问题处理及时有效。 | 东宝工商 分局 | 区住建局、区经信局、 区教育局、区商务局、 区卫计局、区食药监局 | 长期 | |
31.建立居民质量安全 多元救济机制。 | 推动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则、有利于消费者维权的产品质量安全多元救济机制;探索推动建立完善的产品侵权责任制度,建立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制度,质量安全事故受害者得到合理、及时的补偿;探索推动建立企业、行业协会、保险以及评估机构共同合作降低质量安全风险、维护消费者合法权 益机制 | 东宝工商 分局 | 区经信局、区住建局、 区财政局、区商务局、 区卫计局、区食药监局、 区政府法制办、 区政府金融办 | 2019.12 | ||
32.市民质量满意度居 全省同级城市前列。 | 对本区产品、工程、服务、生态环境以及政务和社会质量水平定期开展市民 质量满意度调查测评,满意度居全国同类前列。 | 区创建办 | 区经信局、区住建局、 区教育局、区交通运输局、 区农业局、区商务局、 区卫计局、区环保局、 区行政审批局 | 每年 10月-12月 | ||
十、质量发 展实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和制度创新 | 33.质量文化氛围浓厚。 | 制定并实施一批全面质量素质提升计划,在宣传质量成果、普及质量知识、 加强质量教育、推广质量文化等方面取得很好效果。 | 区创建办 | 区委宣传部、区经信局、 区住建局、区农业局、 区商务局、东宝工商分局 | 长期 | |
34.构建大质量工作格 局。 | 在动员全社会参与质量发展、推动各部门共同抓质量、推动广大企业重视质 量工作等方面取得很好效果,在全省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 区创建办 | 区委宣传部、区经信局、 区住建局、区农业局、 区商务局、区文体新广局 | 长期 | ||
35.质量建设实现创新。 | 在贯彻《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创建全省质量强区工作中,形 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 区创建办 | 所有成员单位 | 长期 |
|
东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7月25日印发